除以的意思
文:數想國資深教師 頭頭
數學想想三年級下學期才正式進入除法單元。已經不知道是第幾遍上這一課,但每次上,還是被驚艷一次,這是獨步全球的教學了吧!誰說數學、語文不能合科,合科更能理解意思啊!
一上課便拋問題。
「6+2 念作6加2,6-2 念作6減2,6×2 念作6乘2 (有時也念6乘以2),6÷2 卻一定得念作6除以2,不能念6除2,(6除2的算式寫作2÷6)。」
「÷一定得念「除以」,除以是什麼意思?」孩子們回答:「是分的意思、平分。」
「那跟除以這兩個字有什麼關係?」
「啊!就……」孩子們剛剛說平分的理直氣壯,就消失在無法接續的話尾。
「如果是分的意思,那就念作6分2,不是比較好了嗎?為甚麼是「除以」?或者為甚麼不用「除」就好,還要多個「以」?」
孩子們的表情顯示這的確是一個沒有想過的問題。
接下來,就是要來想想「除以的意思」。
從數想課本裡阿公的故事中,抓出成語解釋意思:「以」貌取人、「以」一當十,「以」退為進,飽「以」老拳,委「以」重任。孩子們自己歸納出:「以」是用的意思。有人更敏銳地發現飽「以」老拳,委「以」重任,的以在第二個字,跟前面三個成語不一樣。我說對!這是倒裝的句型。
我再進一步解釋「飽以老拳」,是用老練的拳頭餵飽他,意指打人打得很厲害。
汎汎說:那 委以重任 就是用重要的任務委託他信任的人。」
接著,請孩子們練習從「飽以老拳」、「委以重任」的句型語感中,自己嘗試解釋「除以十二」
小亘:用12來清除。
bingo!!老師的快樂,簡單、無價。花一個跨頁的篇幅,10分鐘的教學,就是為了引誘小孩自己從腦迴路思考中,從他們嘴中提煉出這一句: 除以十二,就是用12來清除。
感謝劇本那麼精彩,小孩配合演出。順利開啟第一幕。
第二幕從拔雜草的情境揭開續幕。36株雜草,一次清除12株,清除3次才能清除完。可以寫作:36-12-12-12=0,寫作除法記作:36÷12。故事情境與符號順利連結。
再舉兩個簡單的生活情境,讓孩子們更進一步體會除以的意思。
有6杯果汁在架上,每次拿走2杯。算式怎麼紀錄?
小嫚說完:「要被運走的是6杯果汁。」大家便停頓了一會兒思考。我加碼提示:「6杯是要被清除的數量,叫作被除數。每次都是用 裝2杯的盤子去清除。」孩子們:「那就是用2去除,所以2是除數。用2去清除6,算式是:
6÷2。」
6是要被清除的數(被除數),2是每次清除的數量(除數)。孩子們好會跟著句型照樣造句。
另一個情境:有一大缸10公升的水,女孩說:「快來把這些水清走。」男孩拿著2公升容量的空桶說:「別急啊!我也只能一桶一桶地搬。」阿奕、阿勛說:用10去除2。根據他們的猜想,進一步解釋算式的意思:「用10公升的水,清除2公升的桶子嗎?」兩人馬上發現不對勁改口說:「那應該是用2公升的桶子清除10公升的水。用2去除10,10除以2。算式記作:10÷2。」
孩子們嘗試過錯誤,更知道怎麼對。
第三幕進入除法的兩種類型的討論。
24÷6,孩子們看著畫面,詮釋情境:總共有24顆蘋果,每一籃裝6顆,總共可以裝4籃。
利用乘法的方陣圖,孩子們更感覺到:每次清除6顆(裝滿1籃6顆),總共清除4次(裝了4籃)。雖然是24÷6,但答案是用乘法想出來的。但如果是這樣分蘋果,一人拿一籃,6個小孩就會有2個分不到任何蘋果。
小嫚便說:「6個小孩,每個人手上都要有籃子。」24÷6的另一種除法的情境就自然地出場。
全部有24顆蘋果,平分給6個人,孩子們想像每人每次先拿一顆。我說:「對,這樣也是一次清除6顆(用6來除),一樣用乘法來想出答案6x4=24。每人拿4顆。」
都是用6來清除24,24÷6,但故事大不同。
接著,請孩子們試想27÷3的兩種故事情境。
情境一:阿勛說:「 27顆蘋果,每籃裝3個,需要9個籃子裝。」
情境二:阿奕說:「27顆蘋果,平分3個籃子,用3個籃子清除27顆蘋果,每籃有9顆。」
我跟孩子們說以後遇到的除法問題,只有這兩種情境,又列了題目,讓大家練習判別。
班上有27個小孩,平分成三組。孩子們:情境二。
班上有27個小孩,每3個人一組,孩子們:情境一。
媽媽有25顆糖果,每5個裝1包。孩子們:情境一。
媽媽有25顆糖果,平分給5個小孩,孩子們:情境二。
同一個情境,也可以編成用不同的算式故事來呈現:
阿翰:「20÷5=4 是20顆蘋果,用5個籃子來分裝,每籃裝一樣多,是4個。」
阿勛:「20÷4=5 是20顆蘋果,每籃裝4個,可以裝5籃。」
最後談到要是以7個人來分,每個人分到8個,那麼原本一簍蘋果原本有幾個?孩子們都很快可以答出7×8=56。又問57顆蘋果分給8個人,大家發現會剩一顆。阿奕說:「剩下那一顆,一人咬一口。」其他小孩:「噁~」。
到此,孩子們也把「除以的意思」往復思考得足夠透徹了。
我說:「分不完的問題,我們之後會再討論。」有一本完美的劇本,能跟小演員們一起互動演出,反覆咀嚼數想課本當中的繪畫與文字,是很美好又愉快的想想經驗。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