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想想國~數學問題研究班
聚焦國中數學概念精華,並探討相關變化題,強調理解與應用。
鼓勵學生主動思考、面對未知、不怕追問,建立自我學習的態度。
適合想擺脫被動學習、建立自我學習方法的學生
七年級課程說明
課程配合學校進度
對應學校的第1、3、5單元(見下方),有系統地調整課程策略。
舊生強化,新生銜接
舊生著重提升自主解題與上台說明能力,新生則進行概念複習與銜接。
追問概念,深探原理
針對其餘單元,持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建立紮實理解。
七年級一整年將涵蓋的8大單元
01
正負數與整數的運算
03
分數的運算
05
⼀元⼀次⽅方程式
07
直角坐標平⾯面與⼆元一次
⽅程式的圖形
02
因數與倍數
04
指數律與科學記號
06
二元⼀次聯立方程式
08
比例與線型函數
八年級課程說明
突破畏懼,掌握訣竅
聚焦多項式與相關延伸概念,幫助孩子建立信心,克服對新式子的害怕。
不靠死背,
學會思考與表達
拋開只靠記憶的 學習方式,透過「上台說明」深化理解與解題技巧。
補足背景,
建立數學全貌
補充背景知識,幫助孩子看懂學習目的,不再困惑只學符號和公式。
八年級上學期的課程架構
第1~2周 乘法公式
-
從圖像與數字中發現規律,建立概念
→ 利用具體數字問題和方陣圖像,幫助孩子直觀理解乘法公式的由來與意義,而不是一開始就記符號。 -
理解公式,而非死背公式
→ 學會用自己的語言翻譯公式,明白「=」代表的是雙向推導的關係,真正內化公式的結構與用途。 -
靈活應用於特殊題目,強化推理與證明能力
→ 練習公式在變化題型中的運用,同時透過圖像與推導加深對數學語言的理解與運算邏輯的掌握。
第9、19周
回顧與探索
幫助孩子釐清每個單元的學習重點、解題技巧與概念之間的關聯。
引導孩子觀察不同題型間的共通邏輯,練習需要運用多個概念的綜合題。
鼓勵孩子回顧哪些解題策略對自己有幫助,從「怎麼算」提升到「怎麼想」。
不只是對一次考試的準備,更是對未來每一次挑戰的實力累積。
第3~4周
多項式的四則運算
-
認識多項式的本質與結構
→ 了解「多項式」不只是長得複雜的式子,而是由一組有意義的「項」組成,每個項都有數學上的角色。 -
掌握成套計算規則,減少出錯
→ 學會把多項式運算看作「一群數字一起動」的加減乘除,搭配「先乘除後加減」的順序,練習在腦中整理步驟(用上“腦黑板”),降低錯誤率。 -
應用在實際題型中,訓練邏輯思維
→ 不只是練習計算,更重要是理解背後邏輯,並能應用在應用題與後續進階課程中。
第10~14周
因式分解
-
理解因式分解的意義與三大技巧
→ 認識因式分解在數學中的角色與實際用途,掌握提公因式、乘法公式與十字交乘三種基本方法。 -
學會選擇方法,並了解其限制與應用情境
→ 比較不同技巧的適用時機與優缺點,進一步應用在較複雜的題型上,靈活應對變化。 -
從嘗試錯誤中學會思考,建立分解經驗值
→ 就像數字的質因數分解,多項式的分解也需要練習與試錯,鼓勵孩子從錯誤中摸索出解題策略,進一步挑戰進階題目。
第5~8周
畢氏定理與平方根
-
理解畢氏定理與平方根的本質與用途
→ 不是只記公式,而是知道畢氏定理在找什麼、平方根在表示什麼,從而理解根號符號與數學意義。 -
善用圖形與邏輯,找到有用的三角形
→ 學會判斷何時能用畢氏定理,關鍵在於發現題目中的直角三角形,而不是盲目套公式。 -
處理新符號,訓練思考與計算的彈性
→ 面對根號等新概念,要先釐清意義,再學習如何延伸既有的計算方法,提升計算與推理能力。
第15~18周
一元二次⽅程式
-
掌握三大解法與適用情境
→ 學會十字交乘、配方法、公式法三種解法,並能判斷何時用哪一種最有效率。 -
理解「解」的意義與判別式的應用
→ 不只是計算答案,而是能說明「有解還是無解」「有幾個解」「解跟係數有什麼關係」,建立深層理解。 -
從文字題到方程式,訓練應用與表達能力
→ 面對實際問題,學會如何轉化成方程式並列出計算,強化數學語言轉換與邏輯推理能力。
兩位資深老師 × 一場數學思考的進化旅程


Name, 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