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01

《數學想想》到底是怎樣的課程?
這是以人本教育基金會出版的《數學想想》教材為主體的教學。主要著重在孩子的思考和討論。一般來說,孩子在學校已經學會了計算規則。但是,對於為什麼這樣算,以及相關的文字應用問題相對比較缺乏能力。在《數學想想》的課堂上會有比較多的機會去討論一個數學道理的來龍去脈,進而提昇孩子的數學能力。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常說「12加3」、「12減3」、「12乘3」,但是我們不知道遇到除法「12÷3」的時候,為什麼非得說成『12除以3』。雖然,在學校學過答案是4,但是,普遍卻不知道為什麼非讀『除以』不讀『12除3』的道理。我們會和孩子去解釋「以」就是「用」的意思。(利用故事中「以貌取人」、「以一當十」等等的成語,讓孩子歸納可得)。最後統整出『12除以3』其實是『用3去除12』這樣除法真正的意義。


《數學想想》課程就是把孩子學過的,或者將要學的,給孩子不一樣的觀念,使他能夠在輕鬆快樂的討論故事中學習。

02

《數學想想》和學校教的數學有什麼不同?

《數學想想》是專門為小孩編寫的數學讀本,內容參考教育部訂定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進度安排上跟坊間各版本的數學教科書不一定相同,形式上更像繪本,所以孩子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將《數學想想》定位為「課外輔助教材」,許多體制內的老師也喜歡參考數學想想的教學設計。

 

每個單元的《數學想想》通常會由一個故事開始,給孩子們一個情境,讓孩子們進入其中,這是希望孩子遇到了問題(故事的情境)然後才去一步一步找解決的方法(答案),而傳統教學恰好相反,先給了答案(公式、定理),然後再去出一些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要孩子們想盡辦法把公式、定理套進去把答案求出來,孩子會在《數學想想》的課程中,不知不覺主動學習起來,無形中彌補了傳統課程的缺憾。

 

講述理念不如實際體驗,要知道有何不同?或是否真有這樣不同?

歡迎來電洽詢免費的課程體驗。02-27491145。

03

《數學想想》和學校學的會有衝突嗎?

一般來說,學校學的內容著重在計算能力,或者寫式子和操作的練習,《數學想想》則重視討論與思考,二者非但沒有衝突,反而有互補作用。

 

這些年數想國家長的普遍反應是,數想國的教學有效地協助孩子面對學校的課業,即便不是分數直接進步,但是孩子對於答對或答錯的題目都能夠說出個所以然,而不是盲目的答題模仿。

 

當然,也有部分老師會非常強調要照他的方法寫考卷。這樣的問題,不管孩子有沒有上《數學想想》都會遇到。我們建議可以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可以跟老師溝通,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孩子談,為什麼老師要求要用他的方法,讓孩子在不責怪自己的情況下去瞭解老師的用意並進而願意配合。

04

上《數學想想》對成績有幫助嗎?

答案是:「不一定」。但學會思考的孩子通常不會令人失望!

 

《數學想想》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思考的方法,我們將孩子們每週寶貴的兩小時都用來幫助他思考、掌握數學邏輯背後的道理,而不浪費去一再重複跟求快,對於會思考、能掌握「道理」的孩子而言,成績只是隨之而來的附屬品。

 

在數學想想國,我們不強調成績、不貼紅榜,只看孩子的進步,但數想國的孩子在校學習成就都是不錯的,且愈大型考試,愈能看出數想國孩子的實力,道理很簡單,讓我們回想自己聯考的時候,到底是時間不夠我們作答?還是會作答的根本就寥寥可數?可見在大型考試中,算得快沒什麼用,像目前的國中基測在設計題目時,對於複雜或是大數字的計算是相當稀少的,多半是在考孩子們懂了多少或是掌握了多少數學領域的相關能力,這種命題方向也與OECD國家所發展的PISA測驗一致,如果我們在乎孩子的表現,也許我們得看得更遠

05

《數學想想》的師資從哪裡來?

數學想想的授課老師都是對數學及孩子極有熱忱的人,且經過人本教育基金會57小時以上的專業培訓,並且通過認證考試。除此之外,所有老師在獲聘之前的儲備階段,還會歷經教學及班級經營鍛鍊,通過考核後才會發給聘書。

06

教材為什麼編得這麼慢?孩子學到五年級,之後怎麼辦?

《數學想想》目前出版到五年級下學期第二冊,五下一共應有三冊,目前正在編寫第三冊。進度不能符合您的期待,我們也覺得不好意思,不過,《數學想想》既然要專門為孩子們編寫,我們就不會為了趕進度而降低品質,但我們可以保證每一天都非常用心的為孩子們工作,希望儘快出版。

目前真正沒有課本的年級是六年級,因為五年級的內容事實上已經超越一般學校的五年級,所以五年級沒有缺書可用的疑慮,而沒有書的六年級我們會另編講義,由資深老師授課。

07

家長買了教材,可以自己在家教嗎?還是一定要到教室上課,才有效果?

《數學想想》當初編輯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自行閱讀的,只是出版幾年之後,家長就跟我們反應自己在教的困難,如沒時間看親子手冊、看了也沒全懂、孩子會賴皮….等,我們因此才會開課,基本上我們鼓勵家長在家裡陪孩子讀數學想想,創造愛好討論對話的親子互動關係,但來上課也有上課的好處,數想國老師都是經過專業培訓,懂得數學想想的理路,能引導孩子思考,而在團體中也能聽到別的孩子發表出想法,而激勵每一個孩子試著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各有各的好處,完全視您需求而定。

08

我的小孩很文靜,不愛討論,適合來上《數學想想》嗎?

不用擔心,我們會循序漸進,不會一開始就強迫孩子一定要發言或說話,但我們老師會把握機會跟運用方法,慢慢鼓勵他,在數學想想國已經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只要大人耐心及鼓勵,孩子終究能跨出超越自己的步伐。

 

再者,主動發言應該是在團體動力的影響之下,慢慢成長的,許多看來文靜的孩子,其實是在觀察環境,因此他們會先看別的孩子,如果別人發言或回答錯問題會被怎樣的對待,是讚美、忽視、還是被處罰?幾次之後他對環境有信任感了,自然就會有更多的課堂參與。

 

另外一方面,即便孩子自己沒有發表意見,仍然會很有所獲,因為聽其他孩子說出答案或想法,有時候比老師的說明更能夠讓孩子接受。

09

《數學想想》可以升級或降級上課嗎?

如果是閱讀《數學想想》則沒有年級的界線,因為閱讀本來就是個人的活動,只要讀得下去就可以一直讀下去,《數學想想》年紀最小的讀者是四歲的孩子,他最喜歡的一本《數學想想》是三年級上學期第一冊,理由是「圖最漂亮、又好好玩」。但若是上課,則需判斷孩子的情況,而孩子的程度究竟是如何的特別好?或特別不好?則必須經過比較專業的判斷為宜。

 

基本上,數想國並不鼓勵孩子跳級上課,一則孩子會有人際關係上沒必要的負擔,他年紀比班上其他人都小,可能受到呵護也可能受到排擠,萬一沒跟上大家腳步,「跳級生」這名號會使他受挫過深,以真正被鑑定為資優的孩子來說,與其來數想國上課,不如買教材回家自學,更能讓這樣的孩子真正獲益。但在台灣,大部分孩子的資優是「造就」出來的,這些孩子在正常年段的數想課堂上就能獲益匪淺。

 

降級上課情況稍有不同,但數想國也不是太鼓勵這種作法,主要還是要看孩子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降讀」,「降讀」必須真的有助於小孩,同時需要有配套措施,而不是說他程度落後就叫他去降讀,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協助?我們的作法是經過一定的學習診斷,然後跟家長一起商議新的學習計畫,也許是降讀,也許是另外指導前一年級的《數學想想》內容,也許需要給孩子一對一指導,各種不同學習情況其所需的學習計畫就會不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