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孩子的體育課

體育課(或現在的健體課)在國中小校園裡的處境,一直是表面重如泰山,實則輕如鴻毛。重如泰山,是因為幾乎每個人都知道「運動」對人很重要,可以讓人更健康、更愉快。所以,體育課應該是門重要的的課程。

但實際上,從排課開始,到上課的情況,我們都可以看出,國中小的教學並不真的重視體育課。而這種「不重視」,不只是讓孩子減少了好好運動的機會,還可能讓孩子對「運動」產生抗拒的心理。

[ 照片提供:曾宥渝 ]

※體育課= 不重要的課?

根據教育部的資料,我國中小學生每週上體育課的時間,只有兩到三節,也就是80到100分鐘;然而在歐美,有許多學校每天都有一堂體育課,我們的孩子在學校教育裡得到的運動機會,不到歐美等國的一半。

另外,體育課也是最常被「借課」的課程之一。就讀國三的小緯就說,現在每週體育課從兩節變成一節,另一節都拿來寫測驗卷,或者趕進度。就連教育部體育司的官員也說(註1),有些學校會借用體育課來上英文、數、理化等升學科目,所以部分國三、高三學生的體育課時間少得可憐。

這種時數少、又常被借課的體育課生態,對人究竟產生了什麼影響?「覺得運動可以被排擠吧!」上班族語宸說,「因為從小到大,課業永遠在最前面,為了考試借體育課是家常便飯;下課多打點球,還會被老師、媽媽唸,說打球會太累沒有精神唸書。」直到現在,語宸說,自己雖然知道運動很重要,但還是常因為工作累、或有其他藉口就推掉運動。

一位媽媽也說,自己其實親身體驗過運動的好處,有一陣子全家都早起去爬山,精神很好。但是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這種習慣就斷掉了,雖然一直很想回復這個習慣,「但總有很多理由,把運動這件事情排到後面去。」

既然人人都知道運動好,為什麼我們總是習慣把運動往後推?學生時代稀少的體育課時數,以及常常被「借走」卻「從來沒有還」的生態,似乎影響著我們成人的選擇。

※體育課缺乏教學

另一個讓人看出體育課不受重視的原因,來自於體育課的內容。孩子能不能喜歡運動,常常得碰運氣,看孩子遇到什麼樣的體育老師,有什麼樣的教學。

問許多成年人,自己過去國小的體育課都在上什麼?十之八九都會回答你,「打躲避球…跑步……」很多年了,情況改變有限,許多國小學童的體育課,除了加上一些體適能課程外,仍然是在跑步、打躲避球之中度過。

而整節體育課上課的情形通常是這樣:上課鐘響後,孩子在操場集合,先做操,然後分組玩球,或照規定的跑幾圈操場;之後,同學就可以自由活動了。很多孩子很喜歡這樣的體育課,因為「總比坐在教室裡面上課好」。

然而,只有「動」的機會,常常無法讓孩子領略「運動」的精妙,更別談養成運動的習慣、體會運動對身體的好處了。一個有趣的對比是,雖然根據國內研究者的調查(註2),我們的學生們多表示喜歡體育課,但是在一般成人當中,擁有規律運動的人口卻相當稀少;根據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國90年的調查結果,我國二十歲以上的國民運動人口,只佔總人口數的7.7%。

這似乎顯示了,台灣的孩子並不是真的享受著「運動」這件事,喜歡體育課的原因,只因可以脫離一成不變的課堂。而孩子無法享受運動的根源,似乎是因為,體育課的教學並沒有引起人們運動的興趣。

首先,佔據人們最多體育課記憶的「躲避球」,已經打掉了一部份人運動的樂趣。「小時候體育課每節都打躲避球,男生都高興得不得了,因為可以打人,但是我這種運動細胞還沒開竅的女生,打躲避球時總是膽戰心驚,運動對我來說一點都不好玩。」已經就讀大學的曉雯這樣說。所以,在未來的體育課裡,曉雯能不參與就不參與。

的確,遇到不愛動的孩子,體育課往往不會造成什麼改變。就讀女子高中的秀君就說,「我一直覺得運動就是跟『受苦』連在一起。」秀君很坦白地說: 「反正上體育課,就是跑個八百公尺後,就可以自由到樹下休息聊天了,所以體育課根本沒有讓我對運動產生興趣」。

即使是覺得有從體育課學到一些運動方法的名睿,都認為,雖然體育老師上課時都會提到「怎麼做」,但是因為很少提到「為什麼」要那樣做,導致一下子學會的同學,就容易對運動有興趣;不過一直學不會的同學,就沒有辦法進步,也會對運動產生反感。

名睿舉例,班上有一個同學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三步上籃?兩步不行嗎?而且三步上籃的距離那麼難抓,到底有什麼好處呢?這位同學問了體育老師這個問題,但是老師沒有說出什麼令人心服的解釋,只說這是前人的智慧結晶,老師還說,「只要多多練習,自己體會就會知道了。」阿明記得:「不過我的同學,因為怎麼練都抓不到訣竅,從此,只要上籃球的體育課,他就會無精打采地站在一旁。而且,他開始覺得自己一定沒有運動細胞,不然怎麼都無法體會?」

小四的丞緯討厭體育課,也是因為無法領略運動的精妙,還加上「做不好的挫敗感」。丞緯說,因為自己身材胖胖的,做許多體適能的動作,例如前滾翻、後滾翻時,常常翻不過去,或者翻到軟墊外面。「會被同學笑!」他落寞的說。

丞緯說,雖然老師會制止同學笑他,並一直鼓勵他試試看,但是當他試了很多次,卻仍然不得要領的時候,就不只討厭體育課,對運動也產生了反感,「反正都做不好」。「做不好」、「不知道哪裡好玩」,是這些孩子不喜歡運動的主要原因。對這些孩子來說,體育課較為單一的教學(例如一定要學特定的技巧或姿勢),或者常常是根本「沒有教學」,不但沒有辦法讓他們獲得成就感,也無法讓他們對運動產生興趣。

※重視教學、創造環境是根本之道

已經有許多人大聲疾呼,教育部也正極力規劃,要創造一個鼓勵孩子運動的環境,讓孩子將運動視為生活的一部份。然而,更重要的是,體育課的教學,究竟能不能協助孩子喜愛運動。說自己從來沒想過可以跑長跑的柏元,是因為國中時的體育老師曾經教過同學們長跑時的呼吸方法,才愛上運動。因為試過之後,發現自己真的可以跑比較久;也因為知道了呼吸要配合動作的原理,可以在跑步過程中不斷調整不斷進步,很有成就感。然而,在柏元享受跑步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很多孩子苦於跑步時的氣喘吁吁,卻沒有人協助他們用更多元的方法學習與進步。  

美、日運動學者的研究都指出(註2),孩子喜歡體育課的兩大原因,就是課程內容和成就感;要學生享受上體育課,最重要的是「課程內容要多變,並符合學生的需求與興趣。」然而,台灣的體育課教學,甚少針對孩子的「需求」加以調整,甚至往往「缺乏教學」,這不但無法提昇孩子的成就感,還會造成「讓孩子厭惡體育活動」的反效果。

說穿了,體育課就像兩面刃,如果真的好好實行、詳細規劃,就能讓孩子樂於接觸運動,也更容易養成運動習慣;但是如果課程潦潦草草,又常常被其他所謂「正課」排擠的話,孩子不但無法體會運動的好處,還可能對運動敬而遠之。在教育不斷改革進步的今天,體育課,也應該回歸到最本質的—讓孩子願意運動、喜愛學習,在教學的態度與方式上尋求改變。

.............................................................................................................................................註1:林麗雪報導,2003年9月12日,國中小學生每天運動至少半小時,民生報。

註2:卓旻怡,2000,雲林縣國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最新文章
月份
文章類別
粉絲團
  • Facebook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