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數想>教的和學校不一樣,孩子會不會有適應上的問題?


在歷次講座中,我經常會被問到關於數學想想課程內容究竟是什麼?這樣的課程與孩子一般在學校所學的數學課有何不同?孩子在上數學想想課程後,會不會有所混淆?以及要如何兼顧孩子在學校的數學課等種種問題。

事實上,數想的課程雖然和學校制式的教法不同,然而多半是補充學校沒有提及的「為什麼」這一層次的學習,這也是數學想想與一般學校的數學課最大的不同處,我們是帶領孩子去探索每個數學原理的來龍去脈,一般學校卻只要小孩會算出答案就好。例如:為什麼「÷」要讀作「除以」?又為什麼要規定「先乘除、後加減」?理解這些原則背後的道理之後,除了能讓孩子恍然大悟為何如此以外,他們對於運算規則的瞭解和掌握會更感輕易。

在數學想想的課程中,的確會為孩子介紹一些比較特別的算法,但目的不是要孩子去照著計算,而是藉由孩子沒看過的算法引發學習動機,讓他們願意靜下心去思考「為什麼這樣算也可以?」。例如:當我們在研究直式乘法背後的道理時,會先故意秀出長這樣的「直式算法」:

一般而言,小孩很容易會發現「1215」是怎麼來的;但是也要去想想那「28」寫在百位和十位的位置,又是怎麼算出來的。其實,要讓孩子不要死背學校所教的固定算法,就得要讓孩子了解直式乘法可以想成要算下面這個面積的圖:

傳統的算法和這裡「新穎的算法」只是先算的順序不同,既然都是把四塊面積算出來,當然可以得到一樣的結果。

舉這個例子就是說明,數學想想的課程設計不是真的讓孩子去記另一種和學校不一樣的算法,而是要指導孩子追究這些沒看過的算法的過程究竟從何而來,以便深刻理解算法背後的原理,而達到「一理通、萬理徹」的境界。

當然,這樣帶著孩子探討原理一定要花比較多時間,自然,花在制式練習的時間就變少了,然而,這樣花時間才是值得的啊!請各位家長想一想,只把孩子當作計算工具來訓練,真的可以把數學學好嗎?讓孩子在中低年級一直靠機械式練習來獲取高分而忽略了培養思考能力和對數學的興趣,那份成績真的會持久嗎?選擇<數學想想>,就是選擇一種以培養孩子樂於思考、不怕運算的學習態度為主的教學方式,孩子真正的數學能力自然於其中茁壯成長。

標準答案式的教育已經害人無數,標準解題法的數學教育更是讓人頭腦僵化的元兇,我們的孩子要適應的是未來多變的世界,而非眼前固化的學習教條啊!

最新文章
月份
文章類別
粉絲團
  • Facebook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