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針對李家同的「 1/2+1/3 ,要孩子怎麼討論?」,「叫國中生討論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他們根本不懂要怎麼討論」,我們製作了一支短片,就叫做 「讓我們告訴李教授要怎麼討論 1/2+1/3」 ;在短短一個禮拜之內,得到七十多萬次點閱,和七八百通的留言。這是我們第一次嘗試用「流行」的,也就是簡短、快捷、多畫面少論述的方式來說明一個概念,結果就是,雖然回響很大,但誤解也不少。.......

在國小新教材加入建構數學之後,「九九乘法表」背與不背的問題就開始被提出來討論。當教育部又決定要廢除獨尊建構數學之後,現在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恢復要背「九九乘法表」。到底建構數學為什麼不讓孩子背「九九乘法表」?開始背「九九乘法表」之後會不會又回到以前的「填鴨式」教育?

事實上,數想的課程雖然和學校制式的教法不同,然而多半是補充學校沒有提及的「為什麼」這一層次的學習,這也是數學想想與一般學校的數學課最大的不同處,我們是帶領孩子去探索每個數學原理的來龍去脈,一般學校卻只要小孩會算出答案就好。...

我的工作常常有機會需要「懇親」,但每次要約家長都覺得滿尷尬的,非親非故,只因為人家小孩來參加了數學想想國,我們就有了一種「校方」的情懷,看到孩子狀況不好,就很想約家長來談,當然,我們這種校方不是普通那種只想叫家長回家把小孩教好再來的那種,而是對孩子滿懷心疼、對家長也滿心同情,知道大家都在受苦............

為什麼一到了國中,數學就突然變成一個不可質疑的天險,彷彿躍過去的從此飛昇成龍,而沒躍過去的就只能當鯉魚,在池裡抱著證明題苦苦繞圈,甚至暗地裡埋怨自己沒有數學細胞?....................

數學想想並不跟隨學校教學進度,但是每一個學期該進行哪些內容,根據教育部課綱編輯而成的。所以一般學校會教的數學內容,數學想想都包含在內..........

很多孩子們在幼稚園已經超前學習了注音符號,甚至是國字,每年在我們暑假的新生營也觀察到這個狀況。

對這些孩子來說,關於注音與寫字,還能學些什麼?............

每年暑假【想想國】都會開設給小一新生的專屬營隊,一起來看看課堂裡發生了什麼事...............

加法進位問題:我的小孩唸小二,在學校學百位數的直式加法時,很容易會搞錯進位,常常多1或少1,譬如說,答案是110,會寫成120。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我的小孩在平常小考都考得很好,可是碰到大考(期中期末考)分數就不理想?

孩子在背東西記憶的時候,不是也有某種腦神經的連結嗎?這應該也有價值吧?數學想想是否並不重視記憶訓練?

開始當助教後,才發現事情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樣(教數學的資歷在這裡派不上用場啊!),光是開會就開的我頭昏腦漲,沒想到我等於是完全從頭開始學習........

我的孩子已經要升國中,我自己以前國中數學就幾乎是低空飛過,現在孩子要進國中了,如果不要走我們以前補數學的老路,請問要怎麼因應才能讓我們做家⻑的安心?.....

她教二年級的數學,班上的一個小女孩,非常「熱中」搶著說:「我寫好了!」因為熱中嘛,免不了有的時候會抄鄰座同學的答案。鄰座的小傢伙倒也有他的因應之道,就是一手算題目,一手遮住答案............

「曾經看過一個國外的研究:小孩5歲的數學能力,能夠預測他未來(可推測到高中甚至大學)的數學成就,甚至預測孩子的成就……」曾當過幼兒園老師,目前擔任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主任的黃馨慧,侃侃而談她對幼兒數學教育的看法。............

坊間的安親班,寫完功課就開始餵評量,孩子練習的不符要求,少一分打一下,完全不能符合我的期待,當補習補到沉痾難起,我反而希望孩子學得開心點,但愈害怕就愈會遇上,還真的遇上某家數學班處罰小孩,我馬上幫孩子退班,這時,透過同學的介紹,立馬上網查「數學想想」............

對「數學想想」這四個字很好奇,「師資培訓」則是完全在腦中跳過,因為我是一個很害怕站在台前的人,怎麼可能去當老師!但面對自己孩子將來可能走自學這條路,我想先認識一些新東西預先做點準備,當然,內心也不免OS:「小學數學能難到哪?」就這樣去報名了。...

教數學想想已經七年了,我在教學中領受到的喜悅,從來就不是小孩的數學成績有多好,或是小孩多會解題。

我的快樂來自於:看到孩子們願意挑戰自己;看到他們自信自在地表達所想;看到他們對探究事理的熱情。......

人,不能離群索居,學習,更需要同伴。無論是上學或一般補習班,孩子們雖然並肩上課,然而,他們是共同學習還是彼此競爭?前者讓孩子維繫學習的樂趣,後者則讓孩子遠離學習的正道。已經就讀國中的鄭泊聲,回顧他在「想想國」的日子,幫引導思考、合作學習做了最好的見證......

日前台大數學系教授張鎮華,寫了一篇「中小學該用計算機教學」的文章,談及中小學應該教導使用計算機,也提了很多具體推動的作法,獲得不少人為文響應。其中張教授談到台灣沒有實行原因有:「一些數學老師害怕,學生是否因為使用計算機,反而不好好學習數學原理原則,只圖一味胡亂使用機器計算。」

最近這幾天,不同的家長竟然同時傳來這樣的乘法考題給我們:
「阿達和阿空同做一練習題,阿達誤將被乘數十位增加1,結果增加350;阿空誤將乘數個位數增加3,結果增加87。則原算式正確的積是多少?」

家長們都有個共同的疑問:這考題對於四年級的孩子適合嗎?家長自己教也遇到了如何跟小孩說明的困難.........

日前報紙報導了某國小六年級的題目如下:

(徒兒問)師父:「我在你這年紀時你才五歲,但你到我這年紀時,我就71歲了。」請問師父和徒兒各是幾歲?.............

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孩子來問您數學,您好心的想幫忙他,一來一往,不知不覺之間,您已經百般不耐,小孩也哭喪著臉?

很多文章和演講都告訴我們,「數學無所不在」、「美,是數學的特質」,話語是很動人,但大多數的家長和孩子卻沒有類似的感受,恰恰相反,大多數人只感受到生命消耗在解題和咒罵之中。怎麼會這樣呢??

一開始,我們只是不希望「數學想想」這麼好的教材只能在都市傳播,但一轉眼,竟然已經走過12個年頭,在國小展示的數學想想教學已累積有百餘次,送給孩子 的教材已達3300多套,「深刻卻趣味雋永」的數學課堂經驗更已烙印在8200多個偏鄉孩童心上...........

一提起數學老師,大家腦中浮現出來的形象可能各有不同,但是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有一種相同的感覺就是:距離感。「感覺數學好難喔…」、「怎麼算都算不出正確答案…」、「老師在講什麼,我都聽不懂…」、「領考卷時,老師的臉好可怕喔!」……

很多人會問我,數學想想教了很多數學概念,還有解決應用問題的方法。但是,似乎比較不重視去「訓練」小孩的計算能力。其實不然,基本的計算能力當然也是數學的一環,但是一般學校或仿間的訓練,只是教導孩子步驟,以及反覆練習到熟練。這種「訓練」不僅枯燥,而且效率其實不好。

我家的小孩遇到數學題目有單位換算的,都會弄得一團糊塗。感覺小孩只會去硬記公式,但是又經常計算錯誤該怎麼辦呢?

去年天下雜誌選在教改20周年,將台灣老師在教學現場的教學改革做了一系列的報導,然而在人本教育基金會卻早有一群本職不是老師的教育志工們,帶領著被逐年僵化的體制內教育框架住的孩子們,走出一條快樂學習的教育之路,白麗琪正是其中的一個。

在四年級上學期,有一個單元讓孩子練習假分數和帶分數的互換。類似這樣的習題很多,小孩要先練習看圖寫出答案,然後數字變大之後,練習用乘除法找出答案。例如:要換111/7,得要先算1117=15……餘6,就得到111/7=15又6/7。但是,孩子光反覆熟練這些真的有意義嗎?

在認識數想之前,數學對我來說只是一個又一個由數字與符號構成的算式,雖然不討厭數學,但總覺得數學是跟我不熟的怪人;國小四年級開始接觸數學想想,一直上到六年級畢業,大大的改變我對於數學的看法,還記得在六年級時,老師帶著我們討論雞兔同籠的問題,分別用國中、國小不同的觀點進行思辨,帶給我很大的震撼,讓我學會一個問題不會只有一種解決方法,因為數想讓我知道,面對數學,並非一股腦的「計算」,解決題目的「過程」更為重要。

5-38=7,框框內要填什麼呢?

Call us:

02-27491145

Find us: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102號3樓

  • Facebook
  • YouTube

​訪客人數: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