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很多人會問我,數學想想教了很多數學概念,還有解決應用問題的方法。但是,似乎比較不重視去「訓練」小孩的計算能力。其實不然,基本的計算能力當然也是數學的一環,但是一般學校或仿間的訓練,只是教導孩子步驟,以及反覆練習到熟練。這種「訓練」不僅枯燥,而且效率其實不好。

 

例如:最簡單的兩位數加法。我們的數想課中會先帶領孩子瞭解「為什麼十位數和個位數可以分開來計算?」。因為,瞭解其中計算代表的真實情境(包含可以利用錢幣去想),才能進一步帶領孩子學會如何變快的技巧。

文: 賴友堂(人本基金會數學想想國教學長)

接著我們就會去問孩子:如果題目的個位數字被擋住,只看到「1?+2?=__」。那麼,答案的十位數字有可能是多少? 孩子很容易先直覺的回答:「3」。然後追問那還有什麼可能呢?孩子想了一下會先說:「還有4和5」。但是,有的孩子就會發現「5不可能」。慢慢地,越來越多孩子也同意這個想法。課堂上就會請孩子去述說原因。有孩子就上台去說明:「因為個位數字最多填9,兩個9相加最多只會多一個十,所以答案不可能到五十幾!」這種去研究數字之間的關係的討論和發表,比起埋頭苦算,其實更有效果。

 

最後,我們進一步追問什麼時候是3,什麼時候是4。先讓孩子各舉一個例子之後。鼓勵小孩抽象的講出條件,那孩子也很清楚的可以說出來:「如果個位數字合起來不到10,答案就是三十幾。如果個位數字合起來超過10或者等於10,答案就是四十幾。」大家研究之後,看了幾個例子就欣然同意。

 

這樣,我們就可以幫忙兩位數的加法,用一種新的手法。不用寫直式,也不用記1,可以快速地寫出答案。例如:「35+28=?」。小孩會先知道,答案十位數字不是5就是6。瞄一下個位數字合超過10了,就可以先把6寫下。然後再寫下個位數字相加之後的個位數字3,就知道答案是63了。這樣就不用很緊張擔心,記不記得「進位」。孩子稍微試個幾題,就可以得心應手。這就是想想之後的計算,不需要練習的多,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