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發揮究極精神,擔任教室協助者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黃馨慧主任的數想體驗之旅

「曾經看過一個國外的研究:小孩5歲的數學能力,能夠預測他未來(可推測到高中甚至大學)的數學成就,甚至預測孩子的成就……」曾當過幼兒園老師,目前擔任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主任的黃馨慧,侃侃而談她對幼兒數學教育的看法。

台灣的教育現場充斥著讓幼兒早早開始反覆背誦與抄寫練習,馨慧認為這樣毫無啟發的學數學,姑且不論是否能對孩子的數學能力有所幫助,光是有無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她就覺得是個很大的難題。「我很想知道,如果孩子們能用一種較有趣的活動方式去學數學,數學表現是不是會比較好……」後來發現了人本教育基金會的「數學想想」,本著學者的究極精神,以及獲得近距離觀察課堂的機會,她參加了「教室協助者培訓」課程,踏上了解數學想想的旅途。

原本是想追尋答案的她,經過課程以及營隊實習,出乎意外地得到另一種觀察:「在數想的課堂上,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是被激發的!」馨慧坦言由於時間太短(營隊只有三天),無法判斷孩子們的數學能力是否因此有所增長,然而明顯可見的是孩子們的學習過程,「幾乎是所有的小孩都非常投入參與的…,不論是勇於發表意見的孩子,或害羞內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幾乎人人只要被老師點到發言時,都能清楚的回答老師的問題…」身為培育師資者,馨慧經常思考一個老師要如何在教學困境中解套,數學想想營隊中的觀察,確實讓她似乎看到一條同時屬於老師跟學生的新的出路!

「小孩的學習,與其增強他們單方面的能力,不如讓他們保有學習的興趣,學習的路才有可能走得更長久。」她發現「數學想想」對孩子的引導,跟她的研究不謀而合。「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家長的數學態度越正向,他們的遊戲式或生活應用式的數學活動就會比較多…」數學想想的每一個課堂正是這麼做的—保持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

此外,她在數想營還獲得另一個經驗,讓她重新思考面對孩子的態度…。

「這個小朋友在課堂上就是常常會做一些引起騷動、擾亂課程的行為,這類小孩其實在一般小學教室是很常見……以往我在教育的現場面對這樣的小孩,我很容易就對他們貼標籤,馬上的反應是認為是不是有ADD(注意力缺失症)之類的問題…」但是我在營隊上看到的老師卻用了很不同的觀點來探討這孩子的問題;教學長賴友堂在營隊的檢討會上用「討愛」這個詞來解釋這孩子的失序原因,「這是我沒有想到過的……對我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也影響了我日後處理自己小孩問題時的態度」。

很多家長或老師都曾經跟馨慧一樣,對台灣學生被填鴨得失去數學胃口感到擔憂,但面對升學的現實、前途的模糊,只好用「吃苦當吃補」的阿Q精神迷幻自己,如今,馨慧從參與數學想想營的過程中,似乎看到孩子們的一線希望,想不想也跟馨慧一樣看見希望的曙光呢?歡迎你一起加入「數學想想教室協助者」的行列!

***************************************************************************

「教室協助者培訓課程」提供一個好機會,給有意了解「人本教育理念」與「數學想想教學方法」如何在課堂上實踐的人。

最新文章
月份
文章類別
粉絲團
  • Facebook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